對于彈性面料,如各種氨綸彈力織物、萊卡面料等,為防止這些面料在拉布過程中產生延伸和變形,有些企業(yè)在鋪布之前先用松布機將卷裝面料退卷、攤平,自然放置12~24小時,使面料中的張力完全消除后再進行鋪布。此外,對某些縮率較大或對縮率控制要求很高的面料,目前有兩種處理方法:一種是應用預縮機通過蒸汽預縮定型而使面料尺寸和形態(tài)達到穩(wěn)定;另一種做法是先剪取面料小樣進行縮水試驗,然后根據實測的縮率大小,在進行CAD設計時給予合理加放?! ?/div>
非彈性面料在拉布過程中無伸長和變形問題,所以對面料如何儲存與搬運沒有特殊的要求,只需做好面料防潮、防火和防暴曬等工作即可?! ?/div>
加工彈性面料,對儲存和搬運的方式則有較高要求,尤其采用人工搬運時,卷狀面料經過肩扛之后,布卷兩端容易出現凹凸不平現象,布卷中段也因受到外力擠壓而留下許多折痕(見圖2-1),這些折皺通常不易消除。為此,有些服裝廠改用帶有滾輪的廂式小車搬運彈性面料,這樣既可避免因肩扛所產生的變形與折痕,又有利于提高搬運效率和拉布質量。對于針織面料,幾乎90%以上的工廠都要進行松布,有些是用人工,也有些是用松布機把卷裝面料變成匹裝面料,讓其張力消失后再進行拉布作業(yè)。但是,很長的布卷經多次折疊后,面料更容易變形,而且也不易處理。所以,在松布之后應避免再次折疊,好平鋪在貨架上。
拉布方式與排樣設計有密切關系。在應用CAD之前,服裝企業(yè)采用人工排樣。當遇到一些互相對稱的樣片時,為使樣片形狀和尺寸規(guī)格保持一致,通常采用面對面的排樣方式。其優(yōu)點是可使對應裁片的形狀和尺寸完全一致,有利于提高裁剪效率。但是這種排樣方式也存在明顯的缺陷,一是拉布必須采用之字形來回拉的方式,同一對裁片相對應的一邊正好背對背。當樣片的數量較多,排料圖長度很長時,其相對應的裁片經常會出現色差;二是采用這種排料方式會使每版的鋪布長度受到一定的限制;三是從縫紉工操作來看,由于每組裁片都是捆成一扎放置,縫紉前工人需將每組相對應的裁片進行翻轉和整理,因此增加了輔助時間,影響縫紉效率。當企業(yè)應用服裝CAD/CAM系統(tǒng)以后,裁片的形狀和尺寸規(guī)格是靠電腦控制系統(tǒng)予以保障的,即使排樣全部采用面朝上的方式也不會出現上述問題。這樣,縫紉工就可省去翻轉和整理裁片的操作,使縫紉效率可提高2%以上?! ?/div>
目前各種品牌的鋪布機一般都能滿足非彈性面料的拉布要求,僅在加工彈性面料時,由于傳統(tǒng)鋪布機在送布裝置的結構上存在一些缺陷,難以保證拉布質量。彈性面料在拉布過程中因受張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,容易產生拉伸和變形,從而影響拉布質量。為了克服上述弊端,一些制造商對鋪布機送布系統(tǒng)機械結構做了某些改進,以更好地適應彈性面料的拉布要求。如川上公司推出的NK370和NK390系列、歐諾爾的K2系列等多種自動鋪布機,都能較好地適應彈性面料及特種面料的拉布要求。這些改進措施包括:或在面料的送出部分加裝履帶式送布斜板,以保持拉布張力均勻,防止意外拉伸;或是改用同步送布系統(tǒng),能有效地避免彈性面料的拉伸和變形,同時也使上下料更加方便快捷;也有些鋪布機配置了專門的面料展開器,使面料始終處于平整狀態(tài),避免相互扯拉,有利于消除張力與折皺。